今年寫得少,也寫得多。
寫得少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題目,寫得多的,是工作。當意識到的時候,今年已經要結束了。
談起這年,關於2020,大家能說的都差不多。世界彷彿遺忘了這年一樣,人們不再遷徙、城市不再流動。
我像是作了一場大夢,有時好有時壞有時清醒有時沈睡。
想遺忘的很多,卻牢牢記下了什麼。
一、就算只剩回憶,依然熠熠生輝
還是旅行著,只是不再前往他方,更多的時候都在鄰近晃蕩著,探索著熟悉卻又已經遺忘的日常。
今年中看了《里斯本的故事》,這個關於城市的故事喚起了我對旅行跟遠方的渴切,卻也重新讓檢視自己、收攏所有的一切。
遠方的里斯本閃亮亮的,電影裡引述著佩索亞的句子:「在明亮的白晝下,就連聲音也熠熠生輝。」
今年,就算什麼都沒留下,就算,只剩下回憶,也應該要熠熠生輝。
畢竟是人生,即使是想要遺忘的時節,都不會是徒勞無功。
#1 一切到最後都會很好
要是不好,那就還沒到最後。
#2 Can I

Can I have a day with you?
#3 開場

哪怕,只有一點點光。也好。
#4 等地球爆炸

等晴天、等雨天。
#5 常日

在他方的時候總追尋日常。
在日常時,卻搜索著他方的樣貌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七)老宅,常日初夏
#6 小日子

當你不知道從何說起。當你默默地遠離人群。
有些朋友,不著痕跡的想辦法把你撈出來,
就算是平凡的小日子,回憶起來的時候,都無比的巨大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八)小日子,片刻容顏
#7 男子漢廚房

母親節的時候,做了西班牙燉飯。自炊的次數多了,居然也慢慢變成了男子漢廚房系列。
烹飪、寫作、拍照都一樣。
經常不發一語,思考著每一個步驟,最後享受成果。
如果可以的話,成品有人可以分享,那就更好了。
#8 快問,快答

C’est bleu.
#9 剛剛好

恰好的天光,恰好的顏色。
剛剛好的午後。
#10 故里

初夏,故里。
在明亮的白晝下,就連回憶也熠熠生輝。
#11 我甚至失去了黃昏

當我墜落在世界,只剩下了藍色的夜。
#12 如果寫不出好和絃

要不要一起去散步?
今天的天氣,不算糟。
#13 Tender

Tender is the day.
The demons go away.
#14 為了

為了見證希望升起,才仰望星空。
#15 這城市

在路途。
往城西的戲院街,青春的回憶路上。
#16 Simple

拿起相機有幾個理由,其中一個,是藍天。
以前,總愛張揚的深藍。
現在,只要簡單,就好。
#17 積雨雲

有六年沒去台南。
這個城市有著獨特的散步魅力。今年去了好多次,每一次讓我重新充好電,能夠應付雨不停的北境。
#18 純粹

一樣是影子,一樣是天空。
一樣純粹。
一樣的,溫柔。
#19 環島旅行

某月某日,某個下午。
找不到地圖的下午。
#20 向晚的迷途指南

現在追逐著的,跟那時候還是一樣的東西吧?
有時候,有時候,難免感到懷疑。
請別,停下腳步。
#21 四菜一湯

嚮往的生活一直很簡單。
幾個朋友來訪,四菜一湯。
這樣就好,這樣很好。
#22 Dear Stanley,

Dear Stanley,
要好好生活。
不論何時。
二、數位的美好年代
原以為這年會是斷層,結果接觸的產品數可能是生涯新高,這樣也好。
相機、鏡頭、相對應的影像產品依舊是我的心頭好,直到現在,我仍對這些器械痴迷。數位相機蓬勃發展至今二十年,還是經常覺得關於應用在相機裡的科技有些太慢、有些太少。
但不可否認,今年接觸的相機鏡頭們,依舊是器材迷的嘉年華會:它們無疑地是在這逐漸消逝的相機市場裡面,既成熟又美好的存在。
對比相機與鏡頭,攝影器械的新方向:手機所帶來的演算式攝影,在今年也有了截然不同的面貌。
多數的時候,手機這個小小的載具,依舊想辦法利用演算,將先天不足的部分,像是鏡片較小、感光元件較小這樣的不足填補上。
今年我們看到更多新的應用,像是進一步的推薦手機鏡頭的望遠端;把相機的操作、邏輯、演算方式放進手機裡;或者是將演算法重新帶進去RAW檔…
原本以為是停滯的2020年,在影像產品上仍有這樣的進步、發展,總覺得今年出現的產品,也有很大的機會承先啟後,在影像科技長流留下一筆。
#23 Olympus E-M5 III

Olympus E-M5 III是去年沒能試到的遺珠之一,今年好好的嘗試了它。
因為工作的順暢度,所以目前在M43系統裡面使用的是E-M1 II,但在外型來說,我個人偏好的是E-M5與PEN F。
Olympus E-M5 III維持了七年以來E-M5系列的輕巧與便攜,更進一步的在對焦性能上幾近比肩E-M1 II,可以說是完美體現體積跟性能的融合。
外型的稜線也琢磨著,更收斂、更銳利、更像當年的OM底片相機。雖然看起來很像點錯技能樹,但我就喜歡。
喜歡著對某些特徵偏執的廠商。
延伸閱讀:經典容顏的復歸:Olympus E-M5 III
#24 Sigma fp

Sigma fp則是去年的遺珠之二。
fp體現了輕便相機愛好者的夢想,方正的外觀、無比小巧的外型。縱使它只有電子快門、縱使它握感不夠好、縱使它沒有防手震。
管它的呢,這麼奇怪的相機,喜歡的人就會喜歡。更別說那個獨特的T&O色彩設定了。
模組化的設定也很棒,一塊一塊添加上去符合需求的感覺很好。
Sigma fp獨特的地方在於錄影跟拍照的平衡性,許多人認為它過於重視錄影,但事實上它的畫質表現也非常好,轉接M鏡的畫質跟配重都非常棒。
我個人認為是台灣市場裡面極被低估的一台相機。
延伸閱讀:捧在手心的世界:Sigma fp
#25 Olympus E-M1 III

Olymups E-M1 III 依舊不愧是當家的旗艦。
這年度的相機,有許多相機的進步都在演算法裡,而不在硬體規格上。Sony A9 II如是,Olympus E-M1 III亦如是
。 就帳面來看,E-M1 III沒有很巨大的改變,但演算法的優勢讓它在追焦的速度、連拍的成功率都大大提升。人臉、人眼的辨識也達到前所未見的辨識度與速度。
所以它很棒。低調的強悍。
#2 Can I

Can I have a day with you?
#3 開場

哪怕,只有一點點光。也好。
#4 等地球爆炸

等晴天、等雨天。
#5 常日

在他方的時候總追尋日常。
在日常時,卻搜索著他方的樣貌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七)老宅,常日初夏
#6 小日子

當你不知道從何說起。當你默默地遠離人群。
有些朋友,不著痕跡的想辦法把你撈出來,
就算是平凡的小日子,回憶起來的時候,都無比的巨大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八)小日子,片刻容顏
#7 男子漢廚房

母親節的時候,做了西班牙燉飯。自炊的次數多了,居然也慢慢變成了男子漢廚房系列。
烹飪、寫作、拍照都一樣。
經常不發一語,思考著每一個步驟,最後享受成果。
如果可以的話,成品有人可以分享,那就更好了。
#8 快問,快答

C’est bleu.
#9 剛剛好

恰好的天光,恰好的顏色。
剛剛好的午後。
#10 故里

初夏,故里。
在明亮的白晝下,就連回憶也熠熠生輝。
#11 我甚至失去了黃昏

當我墜落在世界,只剩下了藍色的夜。
#12 如果寫不出好和絃

要不要一起去散步?
今天的天氣,不算糟。
#13 Tender

Tender is the day.
The demons go away.
#14 為了

為了見證希望升起,才仰望星空。
#15 這城市

在路途。
往城西的戲院街,青春的回憶路上。
#16 Simple

拿起相機有幾個理由,其中一個,是藍天。
以前,總愛張揚的深藍。
現在,只要簡單,就好。
#17 積雨雲

有六年沒去台南。
這個城市有著獨特的散步魅力。今年去了好多次,每一次讓我重新充好電,能夠應付雨不停的北境。
#18 純粹

一樣是影子,一樣是天空。
一樣純粹。
一樣的,溫柔。
#19 環島旅行

某月某日,某個下午。
找不到地圖的下午。
#20 向晚的迷途指南

現在追逐著的,跟那時候還是一樣的東西吧?
有時候,有時候,難免感到懷疑。
請別,停下腳步。
#21 四菜一湯

嚮往的生活一直很簡單。
幾個朋友來訪,四菜一湯。
這樣就好,這樣很好。
#22 Dear Stanley,

Dear Stanley,
要好好生活。
不論何時。
二、數位的美好年代
原以為這年會是斷層,結果接觸的產品數可能是生涯新高,這樣也好。
相機、鏡頭、相對應的影像產品依舊是我的心頭好,直到現在,我仍對這些器械痴迷。數位相機蓬勃發展至今二十年,還是經常覺得關於應用在相機裡的科技有些太慢、有些太少。
但不可否認,今年接觸的相機鏡頭們,依舊是器材迷的嘉年華會:它們無疑地是在這逐漸消逝的相機市場裡面,既成熟又美好的存在。
對比相機與鏡頭,攝影器械的新方向:手機所帶來的演算式攝影,在今年也有了截然不同的面貌。
多數的時候,手機這個小小的載具,依舊想辦法利用演算,將先天不足的部分,像是鏡片較小、感光元件較小這樣的不足填補上。
今年我們看到更多新的應用,像是進一步的推薦手機鏡頭的望遠端;把相機的操作、邏輯、演算方式放進手機裡;或者是將演算法重新帶進去RAW檔…
原本以為是停滯的2020年,在影像產品上仍有這樣的進步、發展,總覺得今年出現的產品,也有很大的機會承先啟後,在影像科技長流留下一筆。
#23 Olympus E-M5 III

Olympus E-M5 III是去年沒能試到的遺珠之一,今年好好的嘗試了它。
因為工作的順暢度,所以目前在M43系統裡面使用的是E-M1 II,但在外型來說,我個人偏好的是E-M5與PEN F。
Olympus E-M5 III維持了七年以來E-M5系列的輕巧與便攜,更進一步的在對焦性能上幾近比肩E-M1 II,可以說是完美體現體積跟性能的融合。
外型的稜線也琢磨著,更收斂、更銳利、更像當年的OM底片相機。雖然看起來很像點錯技能樹,但我就喜歡。
喜歡著對某些特徵偏執的廠商。
延伸閱讀:經典容顏的復歸:Olympus E-M5 III
#24 Sigma fp

Sigma fp則是去年的遺珠之二。
fp體現了輕便相機愛好者的夢想,方正的外觀、無比小巧的外型。縱使它只有電子快門、縱使它握感不夠好、縱使它沒有防手震。
管它的呢,這麼奇怪的相機,喜歡的人就會喜歡。更別說那個獨特的T&O色彩設定了。
模組化的設定也很棒,一塊一塊添加上去符合需求的感覺很好。
Sigma fp獨特的地方在於錄影跟拍照的平衡性,許多人認為它過於重視錄影,但事實上它的畫質表現也非常好,轉接M鏡的畫質跟配重都非常棒。
我個人認為是台灣市場裡面極被低估的一台相機。
延伸閱讀:捧在手心的世界:Sigma fp
#25 Olympus E-M1 III

Olymups E-M1 III 依舊不愧是當家的旗艦。
這年度的相機,有許多相機的進步都在演算法裡,而不在硬體規格上。Sony A9 II如是,Olympus E-M1 III亦如是
。 就帳面來看,E-M1 III沒有很巨大的改變,但演算法的優勢讓它在追焦的速度、連拍的成功率都大大提升。人臉、人眼的辨識也達到前所未見的辨識度與速度。
所以它很棒。低調的強悍。
延伸閱讀:器具的熟成,內斂的風華:Olympus E-M1 III(待續)
#26 Fujifilm X-PRO3

我曾經擁有過Fujifilm X-PRO2。
X-PRO3試圖改善X-PRO2所缺乏的,像是比較容易磨損的塗層,它使用了更硬的鈦塗層,配色也略不同。 早就成為特色的Hybrid觀景窗,這次在EVF的顯色上又更好。
在此同時,X-PRO3依舊是一台很Fujfilm的相機。
什麼是很Fujifilm的相機?在這數位時代,在這沒多少人經歷過底片相機的操作,試圖將這樣的體驗放在數位機身上。
X-PRO3正是這樣的機身,機背的LCD設計讓我們大部分會變成使用觀景窗,第二LCD設計的就像是個底片插牌。
看起來很像點錯技能樹,但我就喜歡。(好像有點熟悉)
#27 Sony ZV-1

Sony ZV-1是台很有趣,也很迷人的數位相機。
Sony RX100系列取得巨大的成功,適切的體積搭配1吋感光元件,系列後續又發展出更高倍率的變焦,即使分歧,也給了我們多樣的選擇。
在這樣的成功基礎下,ZV-1還能變出新花樣,非常讓人驚艷,從RX100搖身一變成為符合當今vlog使用習慣的相機。
少了RX100的觀景窗,卻多了熱靴座與獨立的收音,可翻轉的螢幕又搭配針對影音而特化的對焦特性。
小巧玲瓏又擁有豐富的影音功能,可說是口袋的vlog利器。
#28 Olympus E-M10 IV

Olympus E-M10 IV這個價格位階的相機,一直都是市場上的主力。
除擁有復古的外型以外,E-M10 IV本身在色調上,介面上都有更易於使用且良好的改變。我個人認為下放的人眼、人臉辨識非常符合家庭用戶的需求。
#29 Sony A7c

這大概是我今年最喜歡的機身了吧。
A7c的帳面規格、性能規格跟A7 III相仿,但實際使用感受有蠻大的不同,對焦、追焦的效率與成功率都更好;觀景窗、LCD的顯色性也更好。
從2013年開始使用A7的第一天開始,我就衷心期盼能有一台A7機身,維持著A7的性能、仍有著全片幅的畫質,同時有著好攜帶的體積。
A7c就是這樣的機身。
它不全然完美,但我喜歡著。
只要我喜歡,它便好。
延伸閱讀:
#30 Panasonic Lumix S5
短短的上手用了Panasonic Lumix S5一週。
維持我對Panasonic Lumix S1的好印象,那些操作敏捷、發色清麗、畫質優異的好印象。
S5在縮小體積的同時,維持了職業/興趣型攝影玩家的需求,在獨立按鈕與操作仍不含糊,握把甚至比起S1更舒適好握。
這也是本年度值得提起的好機身之一。
#31 Hasselblad X1D

今年兩位朋友入手了這台機身,拜他們之賜,我終於使用到這台我很喜歡的機身。
Hasselblad的光學品質沒話說,搭配44x33的大型感光元件,照片的質感也好的很不尋常。
好吧,我可以忍耐所有使用它的不便。
就因為照片的質感、就因為它現代又漂亮的外觀設計。
就只是因為,它是Hasselblad。
#32 Sigma 45mm F2.8 DN C

這是顆長得很漂亮的鏡頭,小巧的外觀底下維持了足夠好的畫質表現。
作為隨身的紀錄來說,是顆讓人願意帶出門,拍攝表現也夠好的鏡頭。
搭配Sigma fp、Sony A7c這樣的機身,出門散步是很好的組合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九)尋常光景
#33 Sigma 14-24mm F2.8 DG DN ART

超廣角一向不是我經常使用的鏡頭。
但Sigma 14-24mm F2.8 DG DN ART是很棒的鏡頭,優秀的銳利度、變形量也不高,覺得是風景攝影、建築攝影的好伙伴。
#34 Olympus M.ZD 12-45mm F4 Pro

今年新推出的M.ZD Pro鏡。
小巧、近拍能力優秀,畫質也好,我個人很喜歡,也衷心期盼Olympus能推出更多這樣的鏡頭。
#35 Sigma 24-70mm F2.8 DG DN ART

今年使用了這顆鏡頭蠻長一段時間。
以標準變焦鏡來說,它的銳利度好,近拍能力也不錯,即使散景的表現雖不如同規格的GM鏡頭,但以價位來說是很超值的選擇。
在幾顆F2.8的標準變焦鏡來說,我喜愛的程度僅次於Sony FE 24-70mm F2.8 GM而已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七)老宅,常日初夏
#36 Sigma 35mm F1.2 DN ART

很難想像35mm這樣的焦段,搭配F1.2的大光圈後,能展現出這樣的火花。
我一直覺得35mm是個很特殊的焦段,要能有足夠的互動才能以恰好的距離去拍攝;有足夠的距離拍攝才能帶出恰好的空間感。
這個剛剛好的互動,搭配起F1.2,即使只是小小的尋常室內,那樣的光景很好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八)小日子,片刻容顏
#37 Sony FE 20mm F1.8 G

今年在CP+ 2020前夕(如果有辦成…)發表的鏡頭。
是一顆我很期待的鏡頭。
今天下半年跟A7c一起搭配用上了,我很喜歡。
這是一顆輕巧的定焦鏡,視角正好在我擅長的最邊際,若是說起跟24GM有什麼差異的話,我認為這是兩顆截然不同的特性。
20G是顆本格派的廣角鏡走向,開放光圈差一點(但也足夠好)但縮光圈到F4-5.6之際,就非常好,剛好適合街拍、風景,而且它星芒很漂亮;24GM在光圈全開就非常棒,縮光圈有變好但差異沒那麼大,是一顆適合在隨寫、昏暗場景使用的鏡頭,最棒的,是使用它拍攝室內的人像。
#38 Sony FE 12-24mm F2.8 GM

今年最讓我驚艷的超廣角鏡頭,沒有之一。
影像銳利、從中心到邊緣差異極小、開放光圈與收縮光圈差異不大、星芒收斂銳利,這樣的鏡頭還有著12mm的超廣視角。
作為全片幅系統裡,最廣的超廣角F2.8變焦鏡,它的優秀毋庸置疑。
#39 M.ZD 150-40mm F4.5 Pro

今年最讓我驚艷的超望遠鏡頭。
Olympus史上第一顆自動對焦的白砲,內建1.25X增距鏡。
極為迅速的對焦反應、銳利的成像、搭載增距鏡可達等效1800mm。小巧的體積、適切的重量,這的確是一顆很值得留下紀錄的鏡頭。
最讓人欣賞的,還有許多設計上的細節,像是多個對焦切換按鈕、腳架環包覆蒙皮方便提取、設計過的配重。
生逢其時,很慶幸能生在有這麼多好鏡頭的年代。
#40 Sigma 35mm F2 DG DN C

跟Sigma 45mm F2.8 DN C一樣是一顆很好看的鏡頭。
我短短的在年末使用了一下,覺得是一顆銳利度理想、反差稍高的輕巧鏡頭,很適合搭配像是A7c這樣的機身一起出門拍照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十)雨夜十日,35mm
#41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5G

我喜歡今年智慧型手機的樣貌,看似是一樣的計算式攝影,但每廠自己的理念,帶出了更多不一樣的樣子。
Samsung在年初推出了Galaxy S20系列。
Galaxy S20 Ultra 5G在主鏡頭用上了一億八百萬畫素的感光元件,這個高畫素的照片,用演算法縮成1200萬也好,或者是裁切,都能得到更好的畫質。
望遠端也利用潛望式的設計,讓光學變焦來到了10X。
沒記錯的話,這應該是我今年在手機上用到最望遠的視角。
#42 Sony Xperia 1 II

Xperia 1 II用了很有趣的配置,同樣是當前熱門的三鏡頭組合,在望遠端卻捨棄了常見的2X鏡頭(約50mm左右)而使用了3X鏡頭,所以焦段配置就成了16mm、24mm跟70mm。
中間的2X就受益於數位變焦技術的增進,直接以數位變焦演算。
值得一提的是Xperia 1 II放進了Photo Pro這個App,在操作、邏輯、介面,都與Sony自家的Alpha相機幾乎一模一樣。
在雜訊處理、HDR邏輯上、色彩調性上,Xperia 1 II的的處理也是比較稍稍偏向相機的方式,這也是我喜歡Sony Xperia 1 II 的地方。
#43 Samsung Galaxy Note20 Ultra 5G

Samsung Galaxy Note20 Ultra 5G跟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5G一樣,都採用三鏡頭配置,主鏡頭也都是一億八百萬畫素。
唯一不同的是Samsung Galaxy Note20 Ultra 5G望遠端由10X降為5X,雖然沒有那麼長焦,但依照用途來說仍舊實用。
說起實用,S Pen還是Note系列最讓人讚賞的特徵。
這支筆也的確在智慧型手機的大洪流裡,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樣貌。
#44 Asus ROG Phone 3

Asus ROG Phone 3是這篇文章裡面,唯一不以影像產品來回顧的手機。
ROG Phone 3真的是一款讓我很驚奇的手機,超高的電量(6000mAh),邊緣還有特殊的觸控區塊可以設定,如果真的有在玩手機遊戲的人,這真的很棒。
別說觸控區塊了,還可以甩動手機換彈匣,真的很難想像手機可以特化用途成這樣,又如此的融洽。
會對這樣產品驚奇的我,應該身體也留著阿宅的血液吧?
#45 Sony Xperia 5 II

Sony Xperia 5 II跟Sony Xperia 1 II一樣,有個相同的相機配置,關於相機的基礎性能、Photo Pro App的使用支援都是一樣的。
唯一不同的是它的尺寸比較小。
我喜歡單手操作,所以日常使用更偏好Sony Xperia 5 II一些。
#46 Google Pixel 5

Google Pixel 5是我目前主要使用的手機。
前一隻長期使用的手機是Google Pixel 3,這兩年以來許多大更新Pixel 3也都有跟上,雖然在HDR的細部調整上支援比較不如新機,但平常已經足夠使用。
我喜歡Google Pixel 5的地方有:超廣角鏡頭、更棒的電力續航、巧妙的使用S765核心提供了合理的效能跟價位。
關於Google Pixel 5 的攝影機拍照手機筆記製作中,請期待:)
#47 Apple iPhone 12 Pro、iPhone 12

兩支一模一樣大小的Apple iPhone 12 Pro與iPhone 12,帶來了不同的使用體驗。
iPhone 12 Pro有著三鏡頭,並加入了LiDAR,新的iPhone 12 Pro全面解放了夜間模式、微光環境下的散景運算也更精準。
iPhone 12則在主流的螢幕尺寸下,提供了廣角與超廣角兩顆鏡頭,若不重視拍照與錄影的話,是很值得入手的選擇。
#48 Apple iPhone 12 Pro Max、iPhone 12 mini

然後我們來聊聊兩支特異化的iPhone 12 系列:iPhone 12 Pro Max、iPhone 12 mini。
iPhone 12 Pro Max除螢幕是最大以外,望遠鏡頭也首次使用了2.5X,當然iPhone 12 Pro有的它一樣不缺,甚至還更好。像是主鏡頭的感光元件更大,防手震的效果(在手持錄影)更好。
我也非常期待ProRAW的後續應用。
至於iPhone 12 mini,沒什麼好說的,小手機萬歲!
延伸閱讀:旗艦手機拍照筆記(十)Apple iPhone 12 Pro Max
#51 今年用最多的相機與鏡頭…
#58 Nintendo Switch 動物之森限定版

Nintendo Switch也是念了好幾年的東西,本想說也許農曆年後的需求降低,能用比較理想的價格入手。
沒想到疫情的關係,Nintendo Switch越來越缺,幸好有好朋友神手,在六月就幫我搶到一組,還是動物之森版本。
輕柔的配色,不玩看著也很好。(還真的沒時間玩
#59 Kindle Paperwhite 4

2012年的時候,買了Kindle Paperwhite一代,就算現在用手機、平板看書很方便,但我還是喜歡E-ink的感覺。
本來在台灣的Readmoo mooink跟樂天的Kobo在猶豫,後來還是選擇重回Kindle Paperwhite 4的懷抱。
外殼是輕輕柔柔的綠色,電子紙的顯示技術也比以前好很多,亞馬遜Kindle書城現在也有很大量的簡繁體中文書籍了。
#60 Klipsch T5 真無線耳機

Klipsch是我很喜歡的牌子,我有好幾款耳機跟音響。
Klipsch T5的調音不那麼電子,我尤其喜歡它開闔拿取耳機的方式,就像雷朋打火機一樣。
#61 Sony PS5

PS5的手把支援了五軸,能做更多複雜且有點有趣的動作,等以後遊戲完備後一定很棒。
但它本體有點重、有點大、長的有點像南山大樓…
算了這都旁枝末節,重點是買到了,喔耶!
#62 然後,2021

隔了一年重做了年曆,日子好像空白一樣。
有著選擇困難症的我,卻意外的喜歡思考下一年份的年曆應該是什麼樣子的。今年沒有長途旅行,所以選擇的,都是日常的片刻,還有一點點思念的遠方。
延伸閱讀:euyoung x 點點印:2021年曆,那些日常與四季的角落
遺珠:
三、仰望星空
王爾德這麼說著:「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,但仍有人可以仰望星空。」(We are all in the gutter,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.)
或許吧,再怎麼往下墜落,請別忘記抬頭,也別忘記遺忘。
能夠遺忘的人,畢竟是幸運的。
#63 descente

一開始時,我以為已經在地獄了。
沒想到的是。
在地獄的日子,還能往下走。
#64 Tell me if you wanna go home

Maybe.
#65 借我

借我亡命天涯的勇敢。
借我說得出口的旦旦誓言。
#66 溫柔

不知不覺,不情不願。
又到巷子口。
#67 一萬個,不回頭的方法

若無道別,哪來重逢;
若有重逢,道別有時。
《許瞳-刺蝟登門拜訪》
#68 我們都怯懦

也許有一天,我會再次的義無反顧勇往直前。
也許有一天,我拋下了所有的冷漠。
也許有一天,我會願意把脆弱展現在你面前。
只是那天。
暫時不再是今天。
#69 留一盞燈

工作的時候,不管什麼時候出門,總會習慣在靠窗的位置留一盞燈。
深夜回家的時候,從巷口往家裡看。
還亮著的燈從窗戶透出,好像還有人在等著門似的。
#70 儀式感

每週一次。
每天一次。
不習慣的事情,終究會慢慢變成期待的儀式感。
#71 Older

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that I see.
#72 最後一夜

敦南誠品。
雨夜裡,最美的一幕。
#73 耀眼

天使出現的逆光裡。
有點耀眼。
#74 模糊

淡淡地影子映在牆上,模糊著。
天光跟回憶一樣好,珍貴的回憶,也沈甸甸著。
#75 春風十里

願脆弱永遠都有人能包容,
願所說的話永遠都有人能聆聽。
願心裡的那片十里春風,永遠,都有人能懂。
#76 此刻

故鄉的可愛角落。
遇見的美好片刻。
#77 我從崖邊跌落

我從崖邊跌落,落入星空遼闊。
銀河不清不濁,不知何以擺脫。
#78 傷痕

所有傷痕,都是回憶的勳章。
#79 萬事萬物

萬事萬物皆有缺口。
缺口,正是光的入口。
#80 Lost and found

消失的,情人節。
人們說這是一個遺忘的年度,想要遺忘也好、被遺忘也罷。
一整年裡面,起起伏伏地,在意識到時,已經沈浸在自己的世界好久了。
遺忘著、找尋著,不斷地循環著。
#81 Born Alone , Die Alone

看了《不死軍團》。
如果能不老不死的話,深刻的哀傷,也會被時間沖淡嗎?還是,繼續承載著記憶,持續著千年。
就算不老不死,也不是真正的長生不死。
畢竟這世上。
沒有所謂的永遠。
#82 總是

若不是已被傷透了心,誰會總是無心。
#83 鏡花水月

書寫若是一種治療。
不管寫什麼,就算是廢物也好,都不能停下,才有救贖的可能。
請別停下。請別徬徨。
正因為我們看不到,所以才可怕。
然而,一切不過只是。
鏡花水月。
#84 不說

不說開始,就不會結束。
若不開始,得忘卻的過去就不會結束。
那麼。
#26 Fujifilm X-PRO3

我曾經擁有過Fujifilm X-PRO2。
X-PRO3試圖改善X-PRO2所缺乏的,像是比較容易磨損的塗層,它使用了更硬的鈦塗層,配色也略不同。 早就成為特色的Hybrid觀景窗,這次在EVF的顯色上又更好。
在此同時,X-PRO3依舊是一台很Fujfilm的相機。
什麼是很Fujifilm的相機?在這數位時代,在這沒多少人經歷過底片相機的操作,試圖將這樣的體驗放在數位機身上。
X-PRO3正是這樣的機身,機背的LCD設計讓我們大部分會變成使用觀景窗,第二LCD設計的就像是個底片插牌。
看起來很像點錯技能樹,但我就喜歡。(好像有點熟悉)
#27 Sony ZV-1

Sony ZV-1是台很有趣,也很迷人的數位相機。
Sony RX100系列取得巨大的成功,適切的體積搭配1吋感光元件,系列後續又發展出更高倍率的變焦,即使分歧,也給了我們多樣的選擇。
在這樣的成功基礎下,ZV-1還能變出新花樣,非常讓人驚艷,從RX100搖身一變成為符合當今vlog使用習慣的相機。
少了RX100的觀景窗,卻多了熱靴座與獨立的收音,可翻轉的螢幕又搭配針對影音而特化的對焦特性。
小巧玲瓏又擁有豐富的影音功能,可說是口袋的vlog利器。
#28 Olympus E-M10 IV

Olympus E-M10 IV這個價格位階的相機,一直都是市場上的主力。
除擁有復古的外型以外,E-M10 IV本身在色調上,介面上都有更易於使用且良好的改變。我個人認為下放的人眼、人臉辨識非常符合家庭用戶的需求。
#29 Sony A7c

這大概是我今年最喜歡的機身了吧。
A7c的帳面規格、性能規格跟A7 III相仿,但實際使用感受有蠻大的不同,對焦、追焦的效率與成功率都更好;觀景窗、LCD的顯色性也更好。
從2013年開始使用A7的第一天開始,我就衷心期盼能有一台A7機身,維持著A7的性能、仍有著全片幅的畫質,同時有著好攜帶的體積。
A7c就是這樣的機身。
它不全然完美,但我喜歡著。
只要我喜歡,它便好。
延伸閱讀:
- Sony A7C 快問快答
-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:咫尺天涯(待續)
#30 Panasonic Lumix S5

短短的上手用了Panasonic Lumix S5一週。
維持我對Panasonic Lumix S1的好印象,那些操作敏捷、發色清麗、畫質優異的好印象。
S5在縮小體積的同時,維持了職業/興趣型攝影玩家的需求,在獨立按鈕與操作仍不含糊,握把甚至比起S1更舒適好握。
這也是本年度值得提起的好機身之一。
#31 Hasselblad X1D

今年兩位朋友入手了這台機身,拜他們之賜,我終於使用到這台我很喜歡的機身。
Hasselblad的光學品質沒話說,搭配44x33的大型感光元件,照片的質感也好的很不尋常。
好吧,我可以忍耐所有使用它的不便。
就因為照片的質感、就因為它現代又漂亮的外觀設計。
就只是因為,它是Hasselblad。
#32 Sigma 45mm F2.8 DN C

這是顆長得很漂亮的鏡頭,小巧的外觀底下維持了足夠好的畫質表現。
作為隨身的紀錄來說,是顆讓人願意帶出門,拍攝表現也夠好的鏡頭。
搭配Sigma fp、Sony A7c這樣的機身,出門散步是很好的組合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九)尋常光景
#33 Sigma 14-24mm F2.8 DG DN ART

超廣角一向不是我經常使用的鏡頭。
但Sigma 14-24mm F2.8 DG DN ART是很棒的鏡頭,優秀的銳利度、變形量也不高,覺得是風景攝影、建築攝影的好伙伴。
#34 Olympus M.ZD 12-45mm F4 Pro

今年新推出的M.ZD Pro鏡。
小巧、近拍能力優秀,畫質也好,我個人很喜歡,也衷心期盼Olympus能推出更多這樣的鏡頭。
#35 Sigma 24-70mm F2.8 DG DN ART

今年使用了這顆鏡頭蠻長一段時間。
以標準變焦鏡來說,它的銳利度好,近拍能力也不錯,即使散景的表現雖不如同規格的GM鏡頭,但以價位來說是很超值的選擇。
在幾顆F2.8的標準變焦鏡來說,我喜愛的程度僅次於Sony FE 24-70mm F2.8 GM而已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七)老宅,常日初夏
#36 Sigma 35mm F1.2 DN ART

很難想像35mm這樣的焦段,搭配F1.2的大光圈後,能展現出這樣的火花。
我一直覺得35mm是個很特殊的焦段,要能有足夠的互動才能以恰好的距離去拍攝;有足夠的距離拍攝才能帶出恰好的空間感。
這個剛剛好的互動,搭配起F1.2,即使只是小小的尋常室內,那樣的光景很好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八)小日子,片刻容顏
#37 Sony FE 20mm F1.8 G

今年在CP+ 2020前夕(如果有辦成…)發表的鏡頭。
是一顆我很期待的鏡頭。
今天下半年跟A7c一起搭配用上了,我很喜歡。
這是一顆輕巧的定焦鏡,視角正好在我擅長的最邊際,若是說起跟24GM有什麼差異的話,我認為這是兩顆截然不同的特性。
20G是顆本格派的廣角鏡走向,開放光圈差一點(但也足夠好)但縮光圈到F4-5.6之際,就非常好,剛好適合街拍、風景,而且它星芒很漂亮;24GM在光圈全開就非常棒,縮光圈有變好但差異沒那麼大,是一顆適合在隨寫、昏暗場景使用的鏡頭,最棒的,是使用它拍攝室內的人像。
#38 Sony FE 12-24mm F2.8 GM

今年最讓我驚艷的超廣角鏡頭,沒有之一。
影像銳利、從中心到邊緣差異極小、開放光圈與收縮光圈差異不大、星芒收斂銳利,這樣的鏡頭還有著12mm的超廣視角。
作為全片幅系統裡,最廣的超廣角F2.8變焦鏡,它的優秀毋庸置疑。
#39 M.ZD 150-40mm F4.5 Pro

今年最讓我驚艷的超望遠鏡頭。
Olympus史上第一顆自動對焦的白砲,內建1.25X增距鏡。
極為迅速的對焦反應、銳利的成像、搭載增距鏡可達等效1800mm。小巧的體積、適切的重量,這的確是一顆很值得留下紀錄的鏡頭。
最讓人欣賞的,還有許多設計上的細節,像是多個對焦切換按鈕、腳架環包覆蒙皮方便提取、設計過的配重。
生逢其時,很慶幸能生在有這麼多好鏡頭的年代。
#40 Sigma 35mm F2 DG DN C

跟Sigma 45mm F2.8 DN C一樣是一顆很好看的鏡頭。
我短短的在年末使用了一下,覺得是一顆銳利度理想、反差稍高的輕巧鏡頭,很適合搭配像是A7c這樣的機身一起出門拍照。
延伸閱讀: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(十)雨夜十日,35mm
#41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5G

我喜歡今年智慧型手機的樣貌,看似是一樣的計算式攝影,但每廠自己的理念,帶出了更多不一樣的樣子。
Samsung在年初推出了Galaxy S20系列。
Galaxy S20 Ultra 5G在主鏡頭用上了一億八百萬畫素的感光元件,這個高畫素的照片,用演算法縮成1200萬也好,或者是裁切,都能得到更好的畫質。
望遠端也利用潛望式的設計,讓光學變焦來到了10X。
沒記錯的話,這應該是我今年在手機上用到最望遠的視角。
#42 Sony Xperia 1 II

Xperia 1 II用了很有趣的配置,同樣是當前熱門的三鏡頭組合,在望遠端卻捨棄了常見的2X鏡頭(約50mm左右)而使用了3X鏡頭,所以焦段配置就成了16mm、24mm跟70mm。
中間的2X就受益於數位變焦技術的增進,直接以數位變焦演算。
值得一提的是Xperia 1 II放進了Photo Pro這個App,在操作、邏輯、介面,都與Sony自家的Alpha相機幾乎一模一樣。
在雜訊處理、HDR邏輯上、色彩調性上,Xperia 1 II的的處理也是比較稍稍偏向相機的方式,這也是我喜歡Sony Xperia 1 II 的地方。
#43 Samsung Galaxy Note20 Ultra 5G

Samsung Galaxy Note20 Ultra 5G跟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5G一樣,都採用三鏡頭配置,主鏡頭也都是一億八百萬畫素。
唯一不同的是Samsung Galaxy Note20 Ultra 5G望遠端由10X降為5X,雖然沒有那麼長焦,但依照用途來說仍舊實用。
說起實用,S Pen還是Note系列最讓人讚賞的特徵。
這支筆也的確在智慧型手機的大洪流裡,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樣貌。
#44 Asus ROG Phone 3

Asus ROG Phone 3是這篇文章裡面,唯一不以影像產品來回顧的手機。
ROG Phone 3真的是一款讓我很驚奇的手機,超高的電量(6000mAh),邊緣還有特殊的觸控區塊可以設定,如果真的有在玩手機遊戲的人,這真的很棒。
別說觸控區塊了,還可以甩動手機換彈匣,真的很難想像手機可以特化用途成這樣,又如此的融洽。
會對這樣產品驚奇的我,應該身體也留著阿宅的血液吧?
#45 Sony Xperia 5 II

Sony Xperia 5 II跟Sony Xperia 1 II一樣,有個相同的相機配置,關於相機的基礎性能、Photo Pro App的使用支援都是一樣的。
唯一不同的是它的尺寸比較小。
我喜歡單手操作,所以日常使用更偏好Sony Xperia 5 II一些。
#46 Google Pixel 5

Google Pixel 5是我目前主要使用的手機。
前一隻長期使用的手機是Google Pixel 3,這兩年以來許多大更新Pixel 3也都有跟上,雖然在HDR的細部調整上支援比較不如新機,但平常已經足夠使用。
我喜歡Google Pixel 5的地方有:超廣角鏡頭、更棒的電力續航、巧妙的使用S765核心提供了合理的效能跟價位。
關於Google Pixel 5 的攝影機拍照手機筆記製作中,請期待:)
#47 Apple iPhone 12 Pro、iPhone 12

兩支一模一樣大小的Apple iPhone 12 Pro與iPhone 12,帶來了不同的使用體驗。
iPhone 12 Pro有著三鏡頭,並加入了LiDAR,新的iPhone 12 Pro全面解放了夜間模式、微光環境下的散景運算也更精準。
iPhone 12則在主流的螢幕尺寸下,提供了廣角與超廣角兩顆鏡頭,若不重視拍照與錄影的話,是很值得入手的選擇。
#48 Apple iPhone 12 Pro Max、iPhone 12 mini

然後我們來聊聊兩支特異化的iPhone 12 系列:iPhone 12 Pro Max、iPhone 12 mini。
iPhone 12 Pro Max除螢幕是最大以外,望遠鏡頭也首次使用了2.5X,當然iPhone 12 Pro有的它一樣不缺,甚至還更好。像是主鏡頭的感光元件更大,防手震的效果(在手持錄影)更好。
我也非常期待ProRAW的後續應用。
至於iPhone 12 mini,沒什麼好說的,小手機萬歲!
延伸閱讀:旗艦手機拍照筆記(十)Apple iPhone 12 Pro Max
#51 今年用最多的相機與鏡頭…
今年拍攝照片最多的機身是Sony A7c(MODEL NAME),A7 III與A7R III也都有相當的比例,三者大概佔了總數的約1/3。
Olympus的E-M1 II、E-M1 III與E-M5 III則佔了約總數的20%。此外我喜歡的Leica Q大概是4%
本年度拍攝最多照片的手機是Sony Xperia 1 II(XQ-AT52)。
其餘比較重要的鏡頭,大概就屬Sony FE 50mm F1.4 ZA、Sigma 24-70mm F2.8 DG DN ART、Olympus 12-45mm F4 Pro、Olympus 45mm F1.2 Pro與Leica Q。
想要瞭解今年度個人Lightroom資料庫分析的人,可以到Lightroom Dashroom分析。
#50 訪談
每一年都有許多訪談的工作,這樣的訪談工作讓我認識了許多攝影師、在專業上努力的人們。
每一次參與的訪談,都好像透過問答一樣,開啟新的一扇門窗,看著這些全新的風景,讓陽光照進自己心中餵養的園地。
#51 Jya 鎏光檯燈

其實是今年接下的其中一個情境拍攝,是個燈型獨特很漂亮的檯燈。
拍過就喜歡上了,我整年大概說了好幾次想買,最後還是沒下手,但真的超級喜歡。
#52 XROUND 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

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是台灣廠商XROUND所推出的,解決了藍牙真無線耳機在隨機音效造成的延遲問題。
音質本身也好,價格也合宜,不管是手遊或者是遊戲機使用,我都很推薦。
#53 Samsung Galaxy Bud Live

今年稍早其實有用過Samsung Galaxy Bud+,不過Samsung Galaxy Bud Live讓我很驚訝。
半開放式的設計,配戴感很好,又能完成主動抗躁,通話品質頗具水準,是我很喜歡的真無線耳機之一。
#54 Samsung Galaxy Watch 3

Samsung Galaxy Watch 3表圈可以轉動的方式還蠻棒的,操作很便利。
我蠻喜歡它跑步或者運動時的體能建議,然後睡眠評分也很實用,徹底抓出我過晚睡覺、過於淺眠的睡眠問題。
那時我可是天天拼命想要睡到一百分,後來發現只要早睡跟睡滿八小時就好了(?
#55 Imusen 空氣清淨機

韓國來的Imusen空氣清淨機。
我個人喜歡它簡潔的外型,檜木的出風口,還有內藏精油可釋放的設計。
#56 Dice峰米投影機

Dice峰米投影機也是我今年使用過心動的產品。
喜歡看電影的我,若有這麼小小一台還能夠連網,在小小空間就能投出大尺寸的投影機,的確是很完美的一件事。
#57 Synology DS1918+

我在今年開始用了想了很久很久的NAS。
花了一點時間把磁碟陣列準備好,然後也嘗試著把Lightroom照片庫轉移到NAS上,一切使用都好,也很滿意NAS帶來的相關連網網路應用。
延伸閱讀:
#50 訪談
每一年都有許多訪談的工作,這樣的訪談工作讓我認識了許多攝影師、在專業上努力的人們。
每一次參與的訪談,都好像透過問答一樣,開啟新的一扇門窗,看著這些全新的風景,讓陽光照進自己心中餵養的園地。
#51 Jya 鎏光檯燈

其實是今年接下的其中一個情境拍攝,是個燈型獨特很漂亮的檯燈。
拍過就喜歡上了,我整年大概說了好幾次想買,最後還是沒下手,但真的超級喜歡。
#52 XROUND 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

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是台灣廠商XROUND所推出的,解決了藍牙真無線耳機在隨機音效造成的延遲問題。
音質本身也好,價格也合宜,不管是手遊或者是遊戲機使用,我都很推薦。
#53 Samsung Galaxy Bud Live

今年稍早其實有用過Samsung Galaxy Bud+,不過Samsung Galaxy Bud Live讓我很驚訝。
半開放式的設計,配戴感很好,又能完成主動抗躁,通話品質頗具水準,是我很喜歡的真無線耳機之一。
#54 Samsung Galaxy Watch 3

Samsung Galaxy Watch 3表圈可以轉動的方式還蠻棒的,操作很便利。
我蠻喜歡它跑步或者運動時的體能建議,然後睡眠評分也很實用,徹底抓出我過晚睡覺、過於淺眠的睡眠問題。
那時我可是天天拼命想要睡到一百分,後來發現只要早睡跟睡滿八小時就好了(?
#55 Imusen 空氣清淨機

韓國來的Imusen空氣清淨機。
我個人喜歡它簡潔的外型,檜木的出風口,還有內藏精油可釋放的設計。
#56 Dice峰米投影機

Dice峰米投影機也是我今年使用過心動的產品。
喜歡看電影的我,若有這麼小小一台還能夠連網,在小小空間就能投出大尺寸的投影機,的確是很完美的一件事。
#57 Synology DS1918+

我在今年開始用了想了很久很久的NAS。
花了一點時間把磁碟陣列準備好,然後也嘗試著把Lightroom照片庫轉移到NAS上,一切使用都好,也很滿意NAS帶來的相關連網網路應用。
延伸閱讀:
#58 Nintendo Switch 動物之森限定版

Nintendo Switch也是念了好幾年的東西,本想說也許農曆年後的需求降低,能用比較理想的價格入手。
沒想到疫情的關係,Nintendo Switch越來越缺,幸好有好朋友神手,在六月就幫我搶到一組,還是動物之森版本。
輕柔的配色,不玩看著也很好。(還真的沒時間玩
#59 Kindle Paperwhite 4

2012年的時候,買了Kindle Paperwhite一代,就算現在用手機、平板看書很方便,但我還是喜歡E-ink的感覺。
本來在台灣的Readmoo mooink跟樂天的Kobo在猶豫,後來還是選擇重回Kindle Paperwhite 4的懷抱。
外殼是輕輕柔柔的綠色,電子紙的顯示技術也比以前好很多,亞馬遜Kindle書城現在也有很大量的簡繁體中文書籍了。
#60 Klipsch T5 真無線耳機

Klipsch是我很喜歡的牌子,我有好幾款耳機跟音響。
Klipsch T5的調音不那麼電子,我尤其喜歡它開闔拿取耳機的方式,就像雷朋打火機一樣。
#61 Sony PS5

PS5的手把支援了五軸,能做更多複雜且有點有趣的動作,等以後遊戲完備後一定很棒。
但它本體有點重、有點大、長的有點像南山大樓…
算了這都旁枝末節,重點是買到了,喔耶!
#62 然後,2021

隔了一年重做了年曆,日子好像空白一樣。
有著選擇困難症的我,卻意外的喜歡思考下一年份的年曆應該是什麼樣子的。今年沒有長途旅行,所以選擇的,都是日常的片刻,還有一點點思念的遠方。
延伸閱讀:euyoung x 點點印:2021年曆,那些日常與四季的角落
遺珠:
- Sony A9 II
- Sigma 85mm F1.4
- Sigma 65mm F2
- Canon EOS R6
- Leica Q2 monochrome
- Voigtlander APO-LANTHAR 50mm F2.0
- Shoten GTE轉接環
- Apple Macbook Pro M1
三、仰望星空
王爾德這麼說著:「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,但仍有人可以仰望星空。」(We are all in the gutter,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.)
或許吧,再怎麼往下墜落,請別忘記抬頭,也別忘記遺忘。
能夠遺忘的人,畢竟是幸運的。
#63 descente

一開始時,我以為已經在地獄了。
沒想到的是。
在地獄的日子,還能往下走。
#64 Tell me if you wanna go home

Maybe.
#65 借我

借我亡命天涯的勇敢。
借我說得出口的旦旦誓言。
#66 溫柔

不知不覺,不情不願。
又到巷子口。
#67 一萬個,不回頭的方法

若無道別,哪來重逢;
若有重逢,道別有時。
《許瞳-刺蝟登門拜訪》
#68 我們都怯懦

也許有一天,我會再次的義無反顧勇往直前。
也許有一天,我拋下了所有的冷漠。
也許有一天,我會願意把脆弱展現在你面前。
只是那天。
暫時不再是今天。
#69 留一盞燈

工作的時候,不管什麼時候出門,總會習慣在靠窗的位置留一盞燈。
深夜回家的時候,從巷口往家裡看。
還亮著的燈從窗戶透出,好像還有人在等著門似的。
#70 儀式感

每週一次。
每天一次。
不習慣的事情,終究會慢慢變成期待的儀式感。
#71 Older

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that I see.
#72 最後一夜

敦南誠品。
雨夜裡,最美的一幕。
#73 耀眼

天使出現的逆光裡。
有點耀眼。
#74 模糊

淡淡地影子映在牆上,模糊著。
天光跟回憶一樣好,珍貴的回憶,也沈甸甸著。
#75 春風十里

願脆弱永遠都有人能包容,
願所說的話永遠都有人能聆聽。
願心裡的那片十里春風,永遠,都有人能懂。
#76 此刻

故鄉的可愛角落。
遇見的美好片刻。
#77 我從崖邊跌落

我從崖邊跌落,落入星空遼闊。
銀河不清不濁,不知何以擺脫。
#78 傷痕

所有傷痕,都是回憶的勳章。
#79 萬事萬物

萬事萬物皆有缺口。
缺口,正是光的入口。
#80 Lost and found

消失的,情人節。
人們說這是一個遺忘的年度,想要遺忘也好、被遺忘也罷。
一整年裡面,起起伏伏地,在意識到時,已經沈浸在自己的世界好久了。
遺忘著、找尋著,不斷地循環著。
#81 Born Alone , Die Alone

看了《不死軍團》。
如果能不老不死的話,深刻的哀傷,也會被時間沖淡嗎?還是,繼續承載著記憶,持續著千年。
就算不老不死,也不是真正的長生不死。
畢竟這世上。
沒有所謂的永遠。
#82 總是

若不是已被傷透了心,誰會總是無心。
#83 鏡花水月

書寫若是一種治療。
不管寫什麼,就算是廢物也好,都不能停下,才有救贖的可能。
請別停下。請別徬徨。
正因為我們看不到,所以才可怕。
然而,一切不過只是。
鏡花水月。
#84 不說

不說開始,就不會結束。
若不開始,得忘卻的過去就不會結束。
那麼。
你好,未來的未來。
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: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一)東京天涯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二)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三)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四)貳零壹柒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五)Kyoto, ver. F1.2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六)東京,72時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七)北國之冬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八)春,山陽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九)半晴半雨關門海峽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十)貳零壹捌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十一)有一種光景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十二)沾衣欲濕杏花雨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十三)高原,以為不一樣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十四)那兒風光明媚,原來都一樣
-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(卷十五)一隅秋霜
-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(卷十六)貳零壹玖
-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(卷十七)貳零貳零
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: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一)東京天涯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二)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三)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四)貳零壹柒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五)Kyoto, ver. F1.2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六)東京,72時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七)北國之冬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八)春,山陽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九)半晴半雨關門海峽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十)貳零壹捌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十一)有一種光景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十二)沾衣欲濕杏花雨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十三)高原,以為不一樣
-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(卷十四)那兒風光明媚,原來都一樣
-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(卷十五)一隅秋霜
-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(卷十六)貳零壹玖
-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(卷十七)貳零貳零
散步攝影,邂逅他方日常:
My InstaGram @euyoung
推薦這篇文章:
我要說讚!
0 個迴響:
張貼留言
請大家愛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~如果沒有帳號可以多多利用「名稱/網址」打入自己的名稱,用匿名我很難回覆的。
另外,廣告迴響直接砍掉,請無需測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