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intro]

我不知道在這個無反光鏡百家爭鳴的時候,對一台相機的記憶會是怎麼樣的?只是對我來說,一提起Olympus的Micro 4/3系統,我總是先想起E-P系列,也就是Digital PEN,數位時代的PEN系列。

這樣的一台相機,也這樣來到了第四代機器,一部相機作品能這樣隨著科技的改變慢慢演變,也是累積了一個系列的特質。這回我想試著用單篇文章的方式介紹一下相機,然後多放幾篇用E-P5的金門旅行記事。

Olympus_EP5_intro_01

E-P5這樣的一台相機,其實跟過去的E-P系列還是很像,不過跟上一代的E-P3略微不同的地方是,握把從可更換改回固定的蒙皮設計。

Olympus_EP5_intro_02

電源開關略作了修改,從按鈕改成撥桿的形式。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個形式,因為過去的電源按鈕會發出綠色的亮光,有時候太醒目了。

Olympus_EP5_intro_03

按鈕的配置跟數量倒是沒有相差太大,大致上就是跟過去差不多,不過我想細心的你應該也留意到了,從E-P1到E-P2的一個銀色控制滾輪,這回改成跟單眼相機比較類似的黑色後滾輪。

Olympus_EP5_intro_04

還有哪裡不一樣?原本方向鈕也是個可以旋轉的轉盤,這回它就不能旋轉了。但是另外一個轉輪怎麼處理呢?就挪到了前方,在操作上更像OM-D跟入門單眼一些,我覺得這是很不錯的設計改變。

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:攝影師 euyoung 器材筆記
最新影片:

Olympus_EP5_intro_05

握柄的部份其實也稍有改變就是了,一些我們常用的ZD 鏡頭,像是M.ZD 14-42mm、12-50mm,還有定焦群組我覺得握持使用上都不是太大的問題。不過最近發表的M.ZD 12-40/F2.8的話可能就有點太重。

Olympus_EP5_intro_06

或者是像福倫達17.5mm F0.95這樣採用鏡身金屬玻璃鏡片的重量級鏡頭,就必須一定要讓左手扶在鏡頭上分擔右手的重量,不然容易滑脫。

Olympus_EP5_intro_07

我個人在無反光鏡的系統相機來說,比較偏好E-P5這種沒有軍艦部凸起的相機,一來是比較方便攜帶,另外一方面是多少也有種「既然要輕便化了,真不想讓人覺得我拿單眼相機」這樣的感覺。

只是輕便跟攜帶性,在使用上如果要搭配鏡頭來講,也會是個需要考慮的地方,這就是我們選擇E-P5跟OM-D系列應該去斟酌的地方了。
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

簡單的錄了一點對E-P5的動手玩介紹,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影片。

[復歸的Olympus PEN]

這一代的E-P5,其實有點類似去年的E-M5一樣,放了更多當年相機的元素近來,這回E-P5身上有著更濃的PEN半格底片系列影子。

Olympus_EP5_intro_08

我們常說E-P系列根本就像這時代的復古相機,不過老實說,最像的還是E-P5就是了。

E-P5的傾斜肩線跟額頭,都有刻意的跟過去的PEN F靠攏,這張爺孫合照就是最好的說明。

Olympus_EP5_intro_09

這個年代我都戲稱是個年輕小伙子愛扮老生的時代,每間相機廠商總是有意無意的想跟老相機相像,我倒不覺得是個壞事,或許可以當做是一個對過去美好的形象緬懷的方式。

Olympus_EP5_intro_10

但仔細看看,不覺得其實在仿古之外,還是擁有現代的科技跟技術嗎?

既是想望過去美好的形象,但腳底卻沒有停下腳步,仍舊是向前走。

Olympus_EP5_intro_11

這才是新世紀的古典,既融合古典外觀,又有新科技的導入跟使用便利。

[關於畫質與ISO]

從E-M5以來,Olympus更換了感光元件,也用了不同的影像處理方式,所以以前在ISO1600跟ISO3200都略力不從心的狀況都已經改善很多了。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實際常用的ISO表現吧!
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

ISO 1600(Flickr裡面有原圖大小)
Olympus_EP5_intro_12

裁切。
Olympus_EP5_intro_13

ISO 3200,鼓浪嶼的隧道(Flickr裡面有原圖大小)
Olympus_EP5_intro_14

裁切。
Olympus_EP5_intro_15

這兩個場景我都刻意的挑選有明暗過渡的場景來做裁切,所以我們可以來驗證看看相關的表現。

我個人覺得在抹除跟保留細節的部份,算取得相當好的平衡,這樣的畫質在沖洗照片跟網路分享,都在接受的範圍內。

剛好在廟前也拍了一張公揹婆的大合照,這張是ISO3200,也在Flickr有原圖大小,可以參考看看。

Olympus_EP5_intro_16

E-P5這回也弱化了低通濾鏡,可以取得更好的細節跟材質的質感。下面這幾張圖我都傳了原圖大小上Flickr。

我覺得弱化的低通濾鏡確實可以看出對畫質的增進,舉例來說,不管是葉脈,或者是水滴跟油亮的煉乳,那個質感都相當不錯,細節的部份表現也很好,這部份的改變我認為在畫質上確實是有增益。

Olympus_EP5_intro_17
(裁切)
Olympus_EP5_intro_18

Olympus_EP5_intro_19

Olympus_EP5_intro_20

[改變的自動對焦]
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

E-P5跟過去的E-P系列,還有E-M5相比,在自動對焦系統上最大的改變就是擁有了更精細的對焦點,縮小的對焦點也讓精細的對焦準確度更高,這是從今年初的E-PL5引進來的,我們用下面的影片簡單說明一下改變的部分跟對焦的速度

在使用E-P5的時候,我也覺得新導入的翻轉螢幕搭配對焦的速度相當好用。

Olympus_EP5_intro_21

在國美館的時候稍微蹲下翻起螢幕,只用聲音聽到逼逼的聲音直接拍下這樣奔跑而過的小朋友。無反光鏡在家庭的應用上,我覺得也不僅只在輕便,像是不需要倚靠光學光景窗(不需要趴下拍照弄的滿身髒),利用LCD的拍攝也很接近使用DC的經驗。

就是這些元素,湊起來讓E-P5這樣的機器更能融入生活中。

Olympus_EP5_intro_22

[嶄新的2×2操作]

Olympus_EP5_intro_23

E-P5的操作,這回也多了一個很特別的2×2操作,這個模式特別在哪?主要這個模式設計的部分在於說透過一個撥桿選擇兩種模式,通常「1」這個選項都是系統預設的選項,而切換到「2」的時候,E-P5則在選單提供了『四種模式』來因應你的操作習慣。

錄了一段影片來解說,會比較容易理解。

看過影片以後,我相信你可以理解到,2×2的操作模式並非是包山包海的把所有按鈕無止盡的自定義,而是在原本的一組轉輪跟按鈕設計之外,另外多快速切換的一個操作模式。

我目前也還算在熟悉這樣的模式,不過我覺得以無反光鏡的操作來看,這樣的模式創新算是兼顧操作者跟一般人的使用。怎麼說呢?針對需要操作跟流暢感的人來說,多了一組設定可以使用,而對一般人來說,即使不切換也沒有關係。

Olympus_EP5_intro_24

[手機與相機的綜合體:濾鏡&拼貼]

現在相機跟手機的分界點,越來越不明顯了。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手機,試著想取代一般入門DC的畫質跟拍照便利性,相同的我們也可以看到像E-P5也盡可能的導入手機拍照的趣味性跟生活性。
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

舉例來說,拼貼就是個很接近手機拍照趣味的形式。

Olympus_EP5_intro_25

不管是三格或者五格的拼貼,我們都是可以在Live View裡面構圖。

Olympus_EP5_intro_26

原本從E-30以來的藝術濾鏡,也演變成現在擁有12種的龐大家族,總共有:濃化色調效果、柔焦、淡化及加光色調、柔光、照片懷舊顆粒效果、針孔相機、模型、戲劇性的色調、柔和懷舊、負片沖印效果、Key Line、水彩

Keyline是從E-L5新增的,E-P5則又多了一個水彩濾鏡。

Olympus_EP5_intro_27

我個人蠻喜歡水彩濾鏡的,拍攝風景的時候挺不錯。

Olympus_EP5_intro_28

不過對比低的地方,就要留意一下,我在鼓浪嶼的時候因為天氣不好,所以就拍出幾乎一片白的照片,水彩模式要稍微對比高一點的環境拍起來會好看些。

Olympus_EP5_intro_29

[延伸閱讀]

如果是關於E-P5的選單操作,其實跟E-M5的介面非常相像,上面的文章挑出了2×2的部份說明,剩餘的部份可以參考:E-M5的操作選單

關於E-P5的Wifi操作,可以參考mobile01的文章:青出於藍 更勝於藍 Olympus PEN E-P5

最近的雜事比較多,所以E-P5稍微拖了一小段時間,接下來就是E-P5的金門行紀事了。
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

攝影師、媒體人,慣於書寫、習於觀察。 喜歡著相機這樣的黑盒子,一頭鑽進拍照這件事情,生活裡總猶豫不決,面對喜歡的畫面時卻毫不猶豫的按下快門。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